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正文

弹性柔性怎样体现选择性 理性选择,突出核心优势,确定合适归类

发布日期:2025-04-27   作者:  点击:

记者:当前,高校都非常关心该如何为新一轮审核评估做准备。能否请您给高校一些具体的提示?

范唯:在我看来,高校要为评估做准备,首先不是技术层面的准备,而是战略层面的准备。对于高校来说,第一件要面对的事就是选择自己的归类。如何选择归类,绝不是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随便商量就能定下来的,而必须是学校党政班子集体决定的结果,因为这涉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问题以及学校的全面工作,非常关键。

李智: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对照各个类型的高校分别设计出了“两类四种”评估方案,而是从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为所有类型的高校设置了一套大方案,大方案里包含了“两类四种”评估方案。这意味着方案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

四种方案的指标里,排在第一位是“统一必选”,主要体现国家的办学意志,是每所学校必须要达到的;第二位是“类型必选”,这是选择某一类型的学校必须达到的;第三位是“特色可选”,表示即使身处同一类型还应各有特色;第四位是“首评限选”,强调的是对新建本科院校基础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

开放、动态的方案,赋予学校充分的选择权。学校可以在这个周期选择作为这一种类型来接受评估,到了下一个周期,还可以选择另一种类型。当然,一旦选择了某种类型,就要按照相应的指标体系接受考核。

范唯:“两类四种”的基本设计思想,简单说就是设置了4个分类归属,由学校来自主选择哪一个分类归属更适合自己。我们希望学校通过自我选择“站队”,能够更加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方向。同时,柔性评价的方式也可以使得学校在自身的属类里充分彰显特色,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发挥出来。这样,一方面充分尊重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千校一面的问题。既要保证对国家负责,守好底线,同时也要为学校服务,一校一案,这是我们开展本轮评估工作的宗旨。

记者:您是否预设过在弹性选择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学校可能出现“选择困难”的情况?比如,某所学校可能兼有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双重特点,这样的学校该如何选择分类归属呢?

范唯:大部分学校对自身的定位实际上是非常明晰的。当然,不排除少数学校由于身处两种分类的模糊地带,在定位上可能举棋不定。我们建议这样的学校,一方面可以参照对外发布的大学章程,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的“十四五”规划,慎重思考自己的办学定位和方向。

李智:的确,当前有些学校兼有双重特点,比如学术型和应用型的特点都有。我们提示这样的学校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认真思考办学最核心的取向是什么、学校的品牌效应最鲜明地体现在什么方面。

记者:如果某所高校一定要选择自己不擅长的分类,这种情况是否允许?

范唯:我们研判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现。如果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选择了与学校当前发展阶段匹配度不高的类型,选择后要由学校主管部门把关认定,专家组评估时也要首先研判学校的办学定位与所选归类是否适合。同时,对于这样的学校,我们想提醒他们注意——当选择了不合适的归类,审核评估出来的问题清单会非常长,其中反映的问题会触及核心,需要整改的力度也相应地会非常大。而选择了合适的归类,势必不会面临这么被动的局面。

李智:一旦确定好了选择哪一类,学校要优先考虑如何达到这一分类中最基本的标准,然后才是思考如何张扬个性、体现办学特色。

记者:有些高校可能存在这样的担心,一旦选择自己的分类归属,就会被永久地“贴标签”,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范唯:在本轮审核评估中,我们最关注的是在“十四五”这5年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方向应当是明确的,而且一旦确定了分类归属,学校的精力和资源分配都要往这样的办学定位上倾斜。

李智:我们理解,每所学校都身处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有的学校现在偏应用型,不排除5年、10年之后,随着各方面积淀的加深,可能会慢慢转向学术型。评估仅以5年为期限,实际上也是为高校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开放性的空间。

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建立

重新审视,超越工具视角,探索治理改革

记者: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认识新一轮审核评估?

范唯:对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评估本身。评估也好,包括很多专业认证也好,不只是为了评估、认证而评估、认证。评估工作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发现学校真正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督促学校整改提高。就像是体检医生给体检者检测各种指标,提醒体检者哪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并对保持身体健康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我们应该超越工具性的视角,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看待评估。评估中心和高校之间不是猫鼠游戏的关系,而是协同关系。我们更愿意将每次评估看成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深度研究,与专家组、高校携手,把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做好。

总之,质量是要有标准的,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应是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李智:本次评估可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一次重大探索。当前,对于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党中央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如何立德树人,教育部党组的聚焦点主要在于“以本为本”提升本科地位和本科教学质量,战线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怎样减负增效,工作的核心点主要在于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我们力争通过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把党中央的关注点做亮,把教育部党组的聚焦点做深,把战线的关注点做实,把工作的核心点做细。

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赣南医科大学 校报电子版 图书馆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网  备案号:赣ICP备13006999号  赣公网安备36079802000114号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高校园区 邮编:341000